PICC导管是由外周静脉(贵要静脉、肘正中静脉头静脉)穿刺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,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,具有流速快、可长期留置等特点,适用于中长期静脉输液以及需要输入高浓度刺激性药物的患者,使用期为7天至1年。 B超引导下的PICC置管技术与传统的肉眼穿刺相比,定位精确,成功率高,使整个过程更加安全、有效、科学,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与应用。 现分享我科1例B超引导下PICC穿刺成功案例。 患者,男,52岁,肺癌,需行静脉化疗,经全面评估后拟行B超引导下PICC穿刺,过程顺利,患者未诉不适,穿刺处无出血、感染等症状。 现将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操作过程分享如下: 一、物品准备 血管超声引导系统1台、耦合剂、优力捷PICC导管及PICC穿刺用品。 二、操作过程 1、置管医嘱,签署PICC置管知情同意书,交代相关注意事项。 2、洗手、戴口罩,核对信息。 3、B超选择血管,首选贵要静脉,在预穿刺点处做好标记。 4、测量导管长度及臂围。 5、消毒皮肤,建立无菌区,预冲及裁剪导管。 7、套B超探头 助手涂抹耦合剂于血管探头,罩无菌探头罩,罩和探头之间,不可有气泡,用橡胶圈固定,在穿刺点附近涂抹无菌耦合剂,助手在消毒区外扎止血带,并嘱患者握拳,使静脉充盈。 8、穿刺 A、操作者在超声引导下再次定位血管,将选择好的血管影像固定在标记点中央位置 B、左手固定好探头,保持探头位置垂直于皮肤;右手取穿刺针,针尖斜面向上(即向探头一侧),双眼根据血管超声仪屏幕进行静脉穿刺。当显示屏的血管内看见一白色亮点,见回血,即为穿刺针已进入血管。松拳,松止血带。 C、手移下血管探头,放纱布于穿刺针上方,右手边退针芯,边送入软套管,左手迅速按压穿刺点上方,右手轻轻将PICC导管放入软导管。 9、根据血管走形缓慢、匀速送入导管,检查回血。 10、消毒穿刺点后“L”型或“S”固定导管。 11、再次核对,记录,宣教。X线确定导管尖端位置位于胸6(上腔静脉)。 小结 已开展置管术多年,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,减轻患者痛苦以及不断开展新技术新业务,我院静疗小组成员不断学习,大胆创新,成功在B超引导下安置PICC导管,意味着我院静脉治疗水平又上一个新的台阶。 (内四科 冯正琴)
|